新巴爾虎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額莫勒鎮(zhèn)是旗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。阿拉坦額莫勒蒙古語譯為“金色馬鞍”。近幾年,新右旗不斷加大城鎮(zhèn)建設力度,城鎮(zhèn)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,城居環(huán)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,相繼建成了思歌騰廣場、多藍廣場、巴爾虎博物館、克魯倫大街、烏爾遜大街、呼倫大街、確巴拉森大街、黨政辦公大樓、住宅小區(qū)、給水工程、熱力供暖等工程,形成了“三橫六縱三出口”的城鎮(zhèn)建設基本格局,城鎮(zhèn)“凈、美、綠、亮、洋”的風韻已初步顯現(xiàn),已成為集中俄蒙三國地域特點、民族特色于一體的邊疆旅游貿易城鎮(zhèn)。
站在克魯倫河畔,在流光溢彩的夕陽下極目遠眺,起伏的山巒鑲上了一層金輝,馬鞍形的丘陵猶如架在馬背上的一副金鞍,觸景生情,“金馬鞍子”的傳說越發(fā)顯得神秘。
相傳,成吉思汗在統(tǒng)一蒙古諸部時,在克魯倫河畔發(fā)生了很多戰(zhàn)爭。很多戰(zhàn)爭都是成吉思汗率自己兒孫親臨戰(zhàn)場,浴血奮戰(zhàn)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,統(tǒng)一了蒙古諸部,建立了自己的國家。
蒙古族人對自己的馬鞍十分敬重,習慣于人在馬在、馬在馬鞍在。視馬鞍于人的生命,而且對馬鞍有一種特別的感情。
有一次在克魯倫河上游發(fā)生了一場激烈的戰(zhàn)爭。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騎馬過克魯倫河,不慎墜馬,金馬鞍被激流沖去。成吉思汗聽到這個消息之后,想馬鞍不在,怎么能征戰(zhàn)。于是,他命令部隊沿著克魯倫河尋找拖雷的馬鞍。當人們走到克魯倫河下游時,在兩座山峰之間找到了金馬鞍。找到金鞍的山峰非常像馬鞍的形狀。因此,人們將兩座山峰的一個叫做“阿拉坦烏拉”(金山),另一個叫做“額莫勒烏拉”(馬鞍山),把這方圓百里的地方叫做“阿拉坦額莫勒”,成為現(xiàn)在新巴爾虎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額莫勒鎮(zhèn)。而如今在克魯倫橋南端,順著河向上游眺望,在不遠處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矗立在克魯倫河兩岸、形似馬鞍的“阿拉坦烏拉”、“額莫勒烏拉”兩座山。
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