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橋公園既有北方的豪放又有江南精巧的園林景觀。公園除懸索橋以外,還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,先后有黨和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來此觀光視察并留有詞句,許多文人墨客贊美扎蘭屯及公園的詩書墨寶也均留在
吊橋如長虹臥波,橫跨在清澈見底的河上。吊橋即懸索橋,兩根巨大的鐵索高懸于空中,索鏈從四尊高大的漢白玉柱頂端孔口穿過,牢系在深插于地下的鐵環(huán)上。鐵索自高而下,中部呈一弧形,
一由12根鋼筋吊起的拱橋桁橋。二橋相連,統(tǒng)稱吊橋。吊橋北側(cè),別致幽雅的月形拱橋(俗稱羅鍋橋)和九曲橋連接洲渚,通往湖心亭。
踏橋而過,迎面花壇之后,矗立著一幢高大的影壁墻,上面白底黑字,鑲嵌著葉劍英元帥1962年8月游覽扎蘭屯時留下的《扎蘭屯》一詩手書:
雅魯河畔扎蘭屯,
幾派清流擁水村。
鐵索懸空新瀑急,
吊橋橋上憶長征。
沿著濃蔭小道前行,是一道月亮門。曾任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胡昭衡同志以“吊橋搖曳映碧水,環(huán)山碧嵐隱柞林”的著名詩句將這一帶景色做了精彩的描繪,又以“人人都說江南好,只緣此地未登臨
出月亮門,踏著小路漫步西行,一泓碧水在腳下逶迤環(huán)繞,輕舟泛波于其上。清澈見底的環(huán)形湖,已將吊橋之水相通,渾然一體。三股湖水交叉的碧潭上空,一座玲瓏的拱式三角橋借勢而起,凌架晴空
假石山上,有一朱漆鋼柱憑借假山之高,凌空而起,托舉一柄蒙古包式頂傘狀涼亭,造型奇特。腳下怪石間是魚鱗松、紫丁香、稠李子、山里紅等花木。憑欄遠(yuǎn)眺,綠
墾石園位于吊橋公園北側(cè),占地1200平方米,建筑面積210平方米,1999年建成。園中集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及文化名人蒞臨扎蘭屯市題詞之精華,有葉劍英、烏蘭夫及老舍、葉圣陶、翦伯贊等名人的瑰寶、佳作。他們的名篇巨作被刻成座座碑林,為吊橋公園憑添了濃重的文化氣息。
公園內(nèi)有蘇聯(lián)紅軍烈士紀(jì)念碑,是為1945年8月解放扎蘭屯而犧牲的蘇聯(lián)紅軍烈士而立。
吊橋風(fēng)光四季不同,各具情態(tài),情景迥異。初春,雜樹生花,綠柳垂絲,如情竇初開的少女,風(fēng)姿綽約,猶富神韻;盛夏,湖光流彩,水榭花香,蝶舞鳥鳴,景色如織;深秋,層林盡染,霜
消息